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客服帮助 设为首页
 
 
海南省政府网
 
中小企业信息网
 
海南省企联、企协
 
 
 
 
 
8:13:32   天气预报:
 
 
首 页 政务通道 企业名录 产品推荐 信用服务平台 帮扶受理中心 融资超市 团购信息
英国骚乱爆发一个月 部分居民仍担心城市安全 - 海南企业在线新闻中心
 

英国骚乱爆发一个月 部分居民仍担心城市安全


中国·海南    时间:2011-9-6 10:21:54    来源:南方日报


  今天,距离英国骚乱爆发刚好一个月。数天的趁火打劫,来得汹涌,走得突然。在一个月后,“绅士国度”的人们心态有哪些微妙变化?


  在中山大学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布雷德·格莱德森(Blade Gladson)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她已嘱咐住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家人夜间不要随便外出,这种担忧,她从未有过。而在英国约克大学读社会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蔡佳涵在亲眼目睹了骚乱者被逮捕的场面后,对西方的“高安全系数”产生疑虑。


  而在近日,伦敦逾千名极右团体支持者又与警方爆发冲突,导致60人被捕。这到底是社会病灶的溃疡,还是价值沉沦的信号?


  贫与富没获得想要的就要再抢


  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学的讲师亚历克斯做了统计,66%英国骚乱犯在2007年和2010年间变穷了,41%骚乱犯来自于英国最贫困的10个地区。


  在许多当地人看来,贫富悬殊无疑是英国骚乱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不过,英国首相卡梅伦却一直发出“骚乱的根源不在于贫穷”、只是一次“纯粹的又简单的犯罪行为”之论调。


  对此,不少人和蔡佳涵看法一致:政府在推卸责任。“因为骚乱始发的托特纳姆区贫困户多,失业率高、尤其是青少年的失业率极高,而且充斥着黑手党、贩毒者和海洛因交易。”


  政府拒绝从骚乱中吸取教训的态度让布雷德感到失望,“他们不直面存在的问题,让民众无法重拾信心。我们年轻人现在最直接的担心就是未来的就业问题,我到底还要不要回去?”


  部分年轻人的想法更是令人担忧。“明年,大家若没有获得想要的,那就再走出去抢夺,”伦敦北部的一名18岁的青年查韦斯·坎贝尔(Chavez Campbell)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既然已经做了一次,他们会干第二次。”


  英国青年被骚乱点燃的情绪让海外留学生感到忧虑。已在英国伯明翰学习3年的化工专业博士生陈同学坦言,过去让人最不安的是偶尔会遇到深夜拦截打工夜归中国留学生的英国年轻人。而在气氛紧张的今天,他们甚至考虑辞去必须夜归的工作,例如餐饮外送,“毕竟谁也不能预估骚乱能将他们的叛逆鼓励到什么程度,还是安全为上。”


  迷茫依旧。蔡佳涵表示不想再去探究骚乱根源,只是在一个月后的今天,压抑的气氛和路人冷冷的目光让她急切想逃离。“英国人对礼节的崇尚本来就容易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如今行走在伦敦街头人情冷漠体现得更深刻了,甚至连问路得到的回应也不如过去热情了。”


  黑与白社区自我修复是虚幻图景?


  从“达根之死”起,英国媒体对肤色问题的讨论就非常谨慎。在伦敦教学逾10年的凯瑟琳(Katharine Birbalsingh)发现,无论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新闻,都无从得知达根的肤色。


  南方日报记者从凯瑟琳的博客上读到:“后来看到达根的图片终于证明了我的直觉,黑人青年再次点燃了伦敦……英国人正把头埋在沙子里,拒绝说明某些问题。”


  本次骚乱是否触及种族冲突?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态度均模棱两可。唯一的官方线索是,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在前往事发地伦敦托特纳姆视察时称,骚乱与“黑人青年达根被警方枪杀无关”。


  事实上,在欧美许多大城市,少数族裔往往被视为帮派和犯罪活动的高发人群。正如对种族的在意,英国人似乎很难改变对移民的距离感,而政府的态度也一度成为矛盾越演越烈的“催化剂”。对此,蔡佳涵深有体会:“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和平相处,可是在某些事件发生的节点矛盾就显示出来了,他们甚至带有敌意。”


  浮出水面的排斥感让在英国的外来者感到担忧,“目前在英的留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英国政府频频出台对我们不利的政策,PSW签证(让拥有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文凭国际留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两年的时间在英找工作或者开展商业活动)将全面取消、限制移民人数、提高永久居留权的门槛等。就连在英国经营生意的华人,都感到更难雇到员工了。”蔡佳涵说。


  不过一个月来,民间号召的清洗骚乱痕迹活动编织出和平的图景,让不同种族、不同族群的人一度忘记了隔阂。在治安法庭夜以继日开庭审判的同时,受骚乱影响的社区已开始自我修复,伦敦市民自发通过社交网络招募志愿者进行清扫,连市长鲍里斯·约翰到现场视察时也带着扫帚。


  但拨开美丽的云雾,蔡佳涵认为若文化差异无法得到尊重,这种民族大融合的错觉将很快消失,“结果往往是社区功能衰退,这种内生或外因促成的千丝万缕的人际联系,很快就会被不宽容的情绪削弱,矛盾也会越发激烈。”


  紧与松民间舆论支持严惩骚乱者


  不久前,诺丁汉媒体报道了一个11岁的当地女孩因向商店投掷石块,被判9个月的非监禁刑罚的新闻。


  “毫无疑问,政府在杀鸡儆猴。”布雷德认为,过去这曾是一个过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系统,当胡萝卜突然变成狼牙大棒,便打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为了恢复正义,还是为了报复骚乱者?布雷德担忧地认为,“许多人之所以卷入骚乱,和遭遇到的排挤以及不公平待遇有关,”突然矫枉过正,是否饮鸩止渴?


  但就目前而言,民间舆论倾向于支持政府严惩骚乱者。伦敦8月31日的《标准晚报》报道了一个来自罗姆福德的11岁男孩再次逃脱了牢狱之灾,让网民“史提夫”愤愤不平:“国家说我们不能责骂孩子,教师和警察无法纠正他们,家长害怕他们的孩子,为何我们不能把他放到青少年犯教养院?”


  不过,更让民众担心的是政府若把矛头指向“缺乏责任心和道德心”这类问题,而不去检讨缺失的法制教育,英国青少年司法体系仍会在胡萝卜和大棒中摇摆不定,判罚仍会失去准绳。


  未来,英国青少年司法体制依然面临着向左走、向右走的双重麻烦——量刑过轻,或难保公众利益,再次予以年轻人肆无忌惮的理由;而量刑过重,则有可能侵犯青少年的人身权利。

 
  图片组图
 






 
 
    ·英国将半价出售200万套公租房[2011-11-21]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承认700万人被收错税[2011-10-20]
    ·英国骚乱爆发一个月 部分居民仍担心城市安全[2011-9-6]
    ·英国国际新闻公司雇用律师事务所查窃听[2011-9-1]
    ·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又降 消费者暂停大宗购物[2011-8-26]
    ·英国骚乱参与者被质疑量刑过重[2011-8-18]
    ·英国保险业将为伦敦骚乱赔付2亿英镑[2011-8-15]
 
 
  友谊连接
 
 
 
关于我们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海南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海南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570206   邮箱:hneda@hiqyj.com   联系方式:(0898)66538930;66538925;   传真电话:(0898)366538930
地址:中国·海口市龙昆北路38号华银大厦18楼中小企业部